财政部原副部长朱光耀:数字货币要从战略角度进行研究
原财政部副部长朱光耀:应从战略高度研究数字货币
“数字货币的发行有特殊的规则,并且与互联网和区块链的发展紧密结合。” 朱光耀表示,应该从战略高度来研究数字货币。
朱光耀表示,研究这个问题时,必须坚持多边主义原则,而不是像目前一些国家那样进行孤立、垄断的研究。 另一方面,其他国家也应充分认识这一问题的战略性质,推动多边研究合作。
“与此同时,中国央行在推广央行发行的数字货币方面走在了最前沿。” 朱光耀表示,我们现在研究的数字货币是流通中现金(M0)的补充形式,应用于零售领域。 ,而不是货币的所有功能。 这个问题还需要从战略角度进一步研究。
国务院参事、银保监会原副主席王肇星:加强数据安全保护
“数据安全风险更加突出。” 王兆兴表示,针对金融机构的网络攻击时有发生,网络安全防护和系统建设存在一定漏洞,面临数据泄露和损坏的风险。
王兆兴表示,随着移动通信终端的广泛使用,居民衣食住行各方面信息变得透明,信息过度采集、挪用、侵权等问题日益突出。
对此,王兆兴认为,应加大个人信息保护执法力度,严厉打击非法出售客户信息的行为,清理金融服务中不合规的客户信息授权条款,保护金融消费者的知情权和选择权,尽可能消除数据泄露的各种隐患。
工商银行副行长王景武:科技创新推动商业银行客户服务转型
王敬武表示,一方面,以大数据、区块链、人工智能为代表的金融科技快速发展,为商业银行识别客户、洞察市场、设计产品、防范风险、管理等提供了新手段。营销。 另一方面,顾客行为模式和服务需求发生了新的变化。 互联网企业迅速抢占生产生活场景,占领其背后的支付、融资、投资等金融服务入口。 这促使银行竞争逐渐从单一业务领域向综合性领域拓展。 金融服务平台。
“金融科技的应用正在深刻改变企业客户的金融服务模式。 商业银行要主动融入金融科技发展大趋势,将技术变革与业务创新融为一体,更好适应互联网时代的金融生态环境和企业客户需求。 变革,以创新进取的态度拥抱创新技术变革的新趋势。”王敬武说。
中国互联网金融协会会长李东荣:金融业数字化转型要坚持“金融为民、科技向善”
“在数字化转型过程中,金融业应坚持‘金融为民、科技向善’的理念。” 李东荣表示,金融业数字化转型要面向小微企业、“三农”、低收入群体、老年人和残疾人。 此类特殊群体多元化的金融需求,将推动金融科技应用从营销获客向风险管理、流程管理、生态运营等核心环节渗透,实现普惠金融的直接性、适度性、匹配性边际提升。服务。
中国人民银行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局局长于文健:着力从供需双方弥合“数字鸿沟”
“‘数字鸿沟’的出现,不仅是消费者金融和数字素养不足造成的,还与金融服务意识不高、线上线下业务优化不足有关。” 于文建说道。
于文健表示,在需求端,要大力构建金融教育终身学习体系,从向小学生、青少年普及金融知识入手,取得辐射全家、造福经济社会的良好效果。 同时,我们大力开展针对老年人等群体的温馨金融教育,如专门设立老年人金融知识普及活动、编写老年人金融知识手册、金融诈骗防范指南等。
于文健表示,在供给侧,线下服务要更加人性化、针对性强,让老年人等群体能够更安全、更有尊严地获得金融服务。 在线服务必须友好且适合年龄。 更简单的页面、更清晰的流程和更大的字体等小改进可以极大地改善客户体验。
光大银行数字金融部总经理王庆林:金融科技带来效率提升和开放发展
“金融科技带来了两大变化,一是效率的提升。” 王庆林表示,金融行业曾经流行的一个规则叫“28规则”,意思是用最好的资源来服务20%的客户。 这是因为服务成本的限制。 金融科技带来的效率提升后,服务另外80%客户的成本变得更加划算,有助于提高金融服务的覆盖范围。
“第二,金融科技带来开放发展。” 王庆林表示,未来银行网点可能会越来越少,网点必须向所有线上场景空间开放,这可能会带来新的服务模式。
记者:张倩倩